作為保險中介的先行者,泛華保險服務集團 2007 年登陸納斯達克市場,成為亞洲第一家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上市的保險中介企業,泛華模式被後來者爭相模仿。成功上市的泛華,又舉起了併購大旗,成功收購多家保險中介企業。目前泛華保險開始由保險中介向其他金融領域進軍。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對泛華保險服務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胡義南進行了專訪。

證券時報:貴公司今年業務發展情況如何?

胡義南:今年上半年,泛華加大分銷網絡建設的同時不斷完善後援平台,泛華網絡佈局已經覆蓋全國 22 個省市。上半年泛華總營業收入為 5.016 億元,同比增長 42.7%。公司業績的穩步增長證明公司商業模式是可行,有效的。管理層在過去半年選擇積極進取而不是戰略防守策略,準確地抓住了金融危機帶來的發展機遇,大大提升了競爭力,為未來幾年的持續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泛華保險服務集團旗下 12 家機構闖入全國專業保險中介業務收入前 20 名。按照統計數據,泛華 8 家代理機構業務總收入佔全國前 20 名業務總收入的 44.73%。

證券時報:保險中介新規實施後,您覺得將對保險中介公司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胡義南:中國保監會出台了《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監管規定》、《保險經紀機構監管規定》、《保險公估機構監管規定》等新規,對保險中介機構制定了分類監管標準,並於 10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這表明了政府規範保險中介行業市場,大力促進保險中介發展的力度和決心。這對正規經營的中介公司來說,是一次發展良機。

作為保險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和保險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保險中介市場已成為保險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直以來,保險中介存在的問題不少,中介市場發展不均衡,市場秩序比較混亂,不少中介虧損嚴重,這導致了保險中介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不佳,影響了保險中介作用的發揮。在保險市場不斷深入發展下,一個市場體系完善、服務誠信規範、核心競爭力強和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保險中介市場是整個保險行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中國保險滲透率和密度在全球處於較低水平,滲透率只有 3.3%。未來,隨著財富的積累,客戶對保險的需求會不斷增大。並且,客戶會有更多層次、多元化的保險服務需求,隨之而來的是多層次、多元化的保險產品以及多層次的營銷方式。

證券時報:有市場人士認為,保險中介因為沒有償付能力的壓力並不需要上市融資,上市只是為了解決風險投資退出的問題。對此,您怎麼看?

胡義南:泛華並非法律意義上的保險中介商,而應該定義為平台運營商。泛華通過打造保險中介運營平台,成為了重要中間鏈,對上游保險公司充當渠道外包商和服務外包商的角色,對下游保險中介公司又提供了資本、IT 等平台系統支持。這兩者互相影響,形成了泛華的「後援平台 + 個人創業」的商業模式,即通過資本的方式搭建營運平台,以合資創業的方式發展分銷網絡。

另一方面,風投在泛華實現盈利、並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後仍堅持持有泛華股票。即使在全球股市暴跌的背景下,風投也沒有套現。

證券時報:保險公司代理人的「身份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很多代理人為此迷茫,請介紹一下貴公司的個人創業模式。

胡義南:泛華保險是在中國大陸率先採用「後援平台 + 個人創業」商業模式發展的大型保險中介服務集團,創業者在泛華的平台上可以實現自主創業、自我經營。同時,泛華還為成功的創業者提供資本通道,助力創業者實現創業價值及財富夢想。

代理人進入泛華以後,他們完成的每一單業務和每一個增員都是其創業的積累。他本人不僅可以通過泛華的《代理人基本法》獲得晉陞並獲取豐厚的佣金收入和管理津貼。而且在他的團隊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還可以通過泛華獨創的《創業制度》實現團隊晉陞並獲取額外的經營費用並分享團隊價值,最終創立真正屬於自己的企業,擁有自己的公司。當創業公司經營出價值後,創業者還可以通過泛華的資本通道出售公司或用公司股份與泛華集團的股票進行置換,獲取資本價值, 從而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

資料來源:鉅亨網新聞中心

arrow
arrow

    保險經紀人證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