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的客觀必然性

(一)壽險從業人員專業化是混業經營的需要

在全球金融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拍擊下,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業務界限和行業分工日漸模糊,條塊分割格局也已被打破,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在業務上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混業經營突破了分業經營業務模式的局限,也對壽險從業人員提出了高要求。

(1)混業經營需要壽險從業人員熟悉各種金融業務。在混業經營情況下,壽險公司的業務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單一的壽險領域拓展到銀行、證券、信託、期貨領域,從提供單一的壽險產品拓展到提供一站式的各種金融產品;壽險從業人員的職能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單純的壽險行銷人員、家庭保險顧問轉變為家庭理財規劃師,從把壽險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為客戶制定合理的保險規劃以滿足他們的保險需求轉變成為客戶作全面的理財規劃,包括房產規劃、子女教育金規劃、退休規劃、保險規劃、員工福利與稅務規劃等等。混業經營對壽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他們全面瞭解保險、銀行、證券、期貨等相關知識,也要求他們擁有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

(2)混業經營帶來的保險組織架構的變化要求管理者通曉金融業務。從 1997 年開始,我國就實行了嚴格的金融分業經營與分業監管制度,但對金融控股公司這種綜合經營形式並未在法律上加以明確規定,所以中國平安實行“集團混業,經營分業”即以金融控股模式繞過現行的《商業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等法律禁止,突破將銀行、證券、保險業務集中在同一個法人內的經營限制,名正言順地經營各種金融業務;與平安類似,目前中國人壽的業務範圍涵蓋壽險、財產險、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資產管理、實業投資、海外業務、保險教育等多個領域,並通過資本運作參股了多家銀行、證券公司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結構,其“主業突出、多元經營”(控股)集團的輪廓逐漸清晰;人保集團的經營範圍也已涵蓋了財險、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信託、基金等多個領域,其保險金融集團的框架也在逐漸形成。保險金控集團集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租賃等金融業務於一身,需要一支國際化、專業化的管理團隊,需要眾多的複合型的金融專業人才。

(二)壽險從業人員專業化是保險業務發展的需要

(1)交叉銷售呼喚從業人員專業化

交叉銷售是指經營範圍不同的公司利用自身業務管道和隊伍,相互代理銷售對方的產品,並提供相應服務,以實現資源分享。交叉銷售有利於保險公司降低成本、增加客戶忠誠度,減輕保險公司對銀行代銷的依附度,有利於鞏固保險公司金融支柱的地位。自 2007 年保監會按照《保險法》放行產壽險相互代理業務後,平安、國壽、人保等同時擁有產壽險公司的保險集團,紛紛試水產壽險交叉銷售,保險交叉銷售遂開始逐日升溫。

交叉銷售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業務拓展,而是對客戶的深度開發,是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銷售產壽險所需要的技能與銷售儲蓄、投資類的產品則存在著更大的不同,這就需要從業人員進行銷售技能轉換。同時,交叉銷售涉及到多種金融產品,這就需要推銷者除了瞭解保險基本知識,還要具備投資理財、資金運用、財務稅務等業務知識。

(2)客戶綜合理財需求促使從業人員專業化

居民收入多了,在理財上,除了銀行儲蓄仍是首選之外,投資意識正在不斷增強,股票、債券、匯市、投資型保險等投資理財方式成了人們的熱選。許多人在要求獲得保險理財方案的同時,希望個人代理人能夠結合證券、房產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為其提供一個較為全面的投資理財方式,而不僅僅限於保險的投資理財。因此,增加自己各方面的金融知識,為客戶提供更周全的理財管道,從單純的壽險理財顧問走向家庭理財顧問是未來壽險理財顧問的發展之路。

理財規劃要系統掌握經濟、金融、投資、法律知識,同時在某些方面如保險、證券等又有特長。這是因為理財規劃的業務實踐性很強,理財規劃師不僅要能說,還要能實戰,實踐經驗是否豐富是客戶選擇理財規劃師的一個重要標準。保險從業人員以更加專業、更高的水準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理財規劃服務,更容易得到公司的重視,更容易得到客戶的信任。

(3)私人銀行業務迫使從業人員專業化

私人銀行是金融機構面向富有階層所開辦的私密性極強的個人財產投資與管理服務,內容涵蓋資產管理、投資、信託、稅務以及遺產安排、收藏、拍賣等領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私人銀行業務以其批量大、風險低、業務範圍廣、經營收入穩定的特點,正日益受到各種金融機構的青睞,並得到了迅猛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財富爆炸式增長,各階層對財富安全的迫切需求,私人銀行業務呈現出了巨大的增長空間。於是,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各種金融機構聞風而動,紛紛舉起貴賓服務和財務管理的大旗,緊鑼密鼓地籌建私人銀行、開辦私人銀行業務,力圖在這場搶奪中國富人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佔領制高點。

私人銀行業務在很大程度上是員工的個人遊戲,而不是團隊行為。私人銀行的客戶大多是 35 歲以上的成功人士,他們要求的是真正有益於財富規劃和事業發展的優秀的金融專家,這些金融專家必須具有在金融機構從業的經歷,具有扎實深厚的金融理論知識,親歷過一個經濟或金融週期的實戰經驗,閱歷豐富。只有這樣,才能與客戶在同一層面進行對話和交流。私人銀行要求其從業人員既要熟悉中國金融環境,又瞭解國外私人銀行運作;精通個人財富管理、企業財務管理、熟悉國際金融市場及衍生金融產品,瞭解資本市場運作的一般規則,瞭解保險知識,熟悉主要國家的稅收政策和移民政策,熟悉信託計畫的規則和運作,等等。

專業化的途徑

(一)提升個人專業素質,向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轉變

一是從強制性的繼續教育制度的實施中獲取知識,提升個人專業素質。保險從業人員是經過嚴格的甄選才加入到保險隊伍中來的,並依賴考試和持證上崗來保證基本素質,但並不是跨進了保險門檻就一勞永逸,永遠都能勝任今後的工作。繼續教育制度則是從業人員在進入行業後能夠持續地保持專業勝任能力保證。繼續教育制度是對保險從業人員的培宣和學習作出制度性安排,它的特徵是:覆蓋面廣,物件應包括所有保險從業人員;銜接性強,要將崗前培訓(從事保險業務前所必須接受的專業培訓)、後續教育培訓(在從事保險業務過程中每年所必須接受的專業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形式多樣,培訓單位採取保險公司、保險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相結合的形式,學習方式可以是面授,也可以採取錄像教學、網路教學;內容豐富,囊括保險法規、職業道德、金融綜合知識、經濟學、銷售技巧等多方面;品質與效果好,要完成規定動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培訓任務。

二是從自發性的個人學習中獲取知識。壽險從業人員專業的提升,是一種誠信、一種責任、一種使命。為此,除了在硬性的規定下“被動”地提升個人專業素質之外,還應主動出擊不斷充實自我。

(二)提升壽險代理人隊伍的綜合素質,向專業化、精英化邁進

壽險公司從業人員中的絕大部分是個險代理人,他們的專業素質和專業化水準將左右壽險從業人員的總體專業化水準。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國內壽險業採用“人海戰術”的粗放式經營進行行銷活動,在為保費收入帶來巨量增長的同時,也給壽險業埋下了今日整體行業形象遭詆毀的苦果,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代理人隊伍專業素質缺乏。所以,當務之急就是提升行銷團隊的專業化、職業化水準,打造專業化“精英團隊”。打造“精英團隊”的著力點:一是抬高入“司”門檻,把住代理人進入壽險行業的“入口”關,建議將代理人的學歷“門檻”抬高到大專水準以上。二是進行嚴格系統的培訓,提升綜合素質。三是實行嚴格的考核,對不勝任者果斷地進行淘汰。

(三)提升各級管理者的專業化水準和管理能力,向知識淵博、懂經營、善管理的專家型的企業家發展現代保險企業管理需要管理者特別是高管隊伍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較高的專業水準,這就從客觀上要求他們努力優化經營管理知識結構,大幅度提升整體素質,著力提高戰略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執行力、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熟悉經濟社會發展及保險市場狀況,熟練把握保險業經營管理規律,自覺遵守各項保險監管法律法規,胸懷全局、熟悉政策,成為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懂經營、善管理的保險企業家和保險專家。提升各級管理者的專業化水準和管理能力,主要有三項措施。一是由保險監管部門有計劃的組織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法律法規培訓,包括《保險法》及有關法律法規、保險監管有關規定以及保險公司運作的法律框架和要求等;方針政策培訓,包括國家經濟金融形勢與政策、保險業改革與發展理論以及發展政策等;保險經營管理培訓,包括保險公司戰略管理、經營管理、內部控制、財務知識以及職業規範培訓等。二是由公司組織的培訓,其內容與保監會組織培訓的內容相似。三是在職參加各種學習專案,包括攻讀各種學位,比如 MBA、EMBA 項目,特別是專為金融保險業高級管理人員設計,融合國際權威課程和認證體系,全面涵蓋保險、退休金、員工福利、風險管理專業領域的 EMBA 教育專案。

壽險從業人員專業化是保險業務發展的需要,其實現途徑需從三方面著手: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壽險代理人的綜合素質;提升各級管理者的管理水準。

arrow
arrow

    保險經紀人證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